5月8日上午,全国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培养研习营(第一期)开营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图书馆13楼报告厅举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来友,百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吕嵩崧,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韦尚雄,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卢培钊,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兴宇等领导出席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广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石立民主持。研习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民族大学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承办,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古籍文献研中心、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协办,这是全国有关民族古文字古籍人才培养的首个研习营。
利来友对研习营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管理队伍、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市县民族文化工作者队伍、专家学者队伍、编辑出版和数字化服务队伍所组成的“五支队伍”在服务广西古籍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优异成绩。本次研习营的开办,有利于形成统筹推进新时代广西古籍工作合力,为加强古壮字人才传承、民族文字古籍识读破译、古籍整理规范、古籍数字化等领域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年龄结构优、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古籍工作队伍,推动古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汇聚多方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断扩展广西古籍出版版图,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古籍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韦尚雄介绍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广西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融入全国古籍工作大局,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相关规划,十余个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相关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等课题立项。二是广西在机制探索创新上形成了多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广西经验”。首创“复制件交换原件”的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新模式、探索开创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五支队伍”建设模式、广泛动员形成的多方合作项目实施机制等系列探索创新,推动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主线,助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广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深入整理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古籍文献,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积极打造展览展阅品牌,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宣传、展示。
卢培钊介绍了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在广西古籍整理出版、人才培养、出版运行和管理机制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他表示,民族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开展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挖掘少数民族古籍的时代价值,提炼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更多文化支撑。
高兴宇代表我校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我校建设了专业化的理论研究团队,在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民族古籍研究的视野,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为推进新时代少数民族古籍事业贡献新的智慧,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开营仪式上,出席领导为“中华古壮字古籍研究院”“民族文字古籍出版人才小高地”“民族语言文字与古籍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并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广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发布了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信息系统和古籍整理出版服务软件。
本次研习营为期三天,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做好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为主题,围绕民族古文字古籍文献整理实践、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培养、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版本鉴定等专题开展研习,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来自北京、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从事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出版、数字化等工作的各高校专家学者、各出版社骨干编辑及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五支队伍”代表合计14个民族120余人参加仪式。
合 影